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相关资料图)
2023年国考报名创下近十年新高。11月5日报名截止后,总报名人数突破250万,比去年增长了50万人。考公培训需求依旧火热,但作为公考培训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上市公司——中公教育,近日却因“不过包退”无法兑现屡被投诉。
承诺“不过包退”
拖欠学员培训费用
“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我无法承受如此巨额的违约骗局,希望中公教育能依照合同约定尽快退还37800元的学费。”
近日,来自天津市的李红(化名)通过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投诉,并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2021年4月23日,李红与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合同有效期限为:2021年4月1日-2022年4月1日,一次性缴纳37800元。其中,合同中写明,如一年后未通过考试,提交全部退费材料即可办理全额退费,退费时间为30-45个工作日。
因未能顺利“上岸”,李红于2022年8月11日提交全部退费材料,按照合同规定,中公教育应于10月19日之前完成退费,但截至目前,中公教育仍未依照合同约定退费。
李红的遭遇不是个例。10月21日,有几名学员在微信群聊“中公静香老师天津考试信息通知群”内反映不退费的问题,管理员说“大家有问题私聊我,别在群里发”后,立马解散了该群聊。
“当晚有一名自称是中公教育老师的人与我联系,说因为疫情影响,中公教育资金紧张,到12月底才可以退费。”该教师还提到,若李红能接受明年1月再退款,就免费让李红再上几节网课。李红当即表示了拒绝,截至目前,仍未有任何明确答复。
11月10日,记者联系到中公教育,工作人员表示会根据学员首次提交退费申请时间,按照先后顺序退费。
第三季度扭亏为盈
为何仍陷“退费难”困局
公考报名热度有增无减,中公教育业绩扭亏为盈,退费为何这么难?
10月28日,中公教育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中公教育第三季度业绩同比及环比均实现扭亏,扭转连续五个季度亏损的局面实现盈利。中公教育表示,在疫情常态化和政府防控措施精准化的大背景下,招录考试得到有序恢复,公司的招生及教学也陆续回归正常,上半年因考试延期积压的待确认收入在第三季度也获得部分释放。
作为“考公一哥”,中公教育在巅峰时期的市值高达2687亿。其从国内多家公考机构中脱颖而出的秘密武器,就是自推出以来便备受争议的协议班。
李红告诉记者,协议班是指学员没有通过考试就能申请退学费,学费也因此比普通班高不少,但退费时间较久,一般要等到学员报考的公务员岗位结束全部招考流程。
协议班带来了大量现金流,营收占到了中公教育全部收入的近80%。然而,协议班也是中公教育陷入困境的核心因素。
由于公考的周期限制,从收费到退费时间较长,中公教育在这段时间里不仅可以持有该笔资金,还可以利用资金进行对外投资或者购买理财。2018年-2020年,中公教育滚动购买理财产品约171亿元、270亿元、410亿元,理财收益占归母净利润的10%左右。2020年后,由于招录、竞争等外部因素的急剧变化,使得这种高昂的课程不再适合市场。一名教培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毕竟可以成功“上岸”的人数是有限的,在这个大前提下,报名协议班的学员越多,未来退费金额也就越多。
在此背景下,中公教育面对巨大压力。仅2021年前三季度,协议班退费金额就达到了123.97亿元,退费率65.81%,其中7-9月的退费率高达79.54%。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