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聚看点】疫情下的博弈——那些面临就业的大学生

2023-01-16 13:04:04 来源:教育快报网

疫情下的博弈——那些面临就业的大学生

(作者:武羽洁 张晗瑄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后是要留在大城市发展,还是回到家乡的那座小城市?以后要继续在所学的专业领域工作,还是要多加尝试,跨界就业?以后要选择待遇提升空间更大的职位,还是涌入考公考编大潮,以“稳定”为重?

你有没有面临过这样的困境?

据统计,2022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076万人,又创新高。他们,正在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图 1招聘会现场(图源网络)

到大城市可能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回到小城里也意味着生活压力的相对疏解;在本专业范围内工作可能可以做出更好的成绩,但自己现有的实力和遇到的机会却不一定能支撑起这样的愿望;选择了提升空间更大的职位也许会让以后的人生路不断更新有所提升,而考公考编却能在不稳定的大背景下带来稳定。

招聘的岗位越来越少,要求却越来越高,薪资待遇往往与所期待的有很大出入,喜欢的工作没被录用,被录用的工作却不愿去做。每一年,都有很多年轻人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而疫情的爆发更让这份困境愈发显现出来。

在这份困境中,毕业生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给自己接下来的人生掌舵?

01

王诚文(化名)是山西阳泉人,2020年从黄冈师范学院本科毕业,之后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成为了一名监狱警察。

时间回溯到毕业的那年,疫情初发,全国上下,到处都处于封控状态,企业的招聘渠道也相应变窄,大多都改成了线上。因为疫情爆发,寒假回家后一直没能返校的王诚文在准备完毕业的零七碎八大小事后,开始思考就业的问题。

身边很多同学都已经完成了择业,由于读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又在师范学院,有同学选择进了银行,也有的被招到了学校去做老师。疫情爆发前,王诚文在学校也参加过一些线下的招聘和面试,但能进的几个企业要么待遇不理想,要么工作环境不够好,和他心仪的工作相差有些远。上大学的时候,王诚文读了自考本科,当时选择了监狱管理专业,模糊地想着之后就业也可以选择考公务员这条路,在竞争激烈、日新月异的就业大潮中,考上了,就可以觅得一方稳定的净土。

尽管选择的专业是监狱管理,此前对这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王诚文仍然压力山大。疫情发生后,许多私企效益变差,减薪、裁员随处可见,就业的不稳定性大大增加,报考公务员的人数激增,考公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王诚文没有想到,渡过了高考这条大江,大学毕业后,他又踏上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征程。六月毕业,八月就要考试,炎热的天气,窗外持续不断的蝉鸣,毕业季一个个有了出路的同学,电视里每日播报的疫情信息,都让彼时的王诚文倍感焦虑,他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备考时候的学习压力,克服那种心理压力还挺艰难的。”

幸运的是,王诚文顺利考中了公务员,成为了一名大学时期就想做的警察,有了稳定的工作,过上了稳定的生活。他很满意现在的工作,虽然时不时地需要被封闭起来,未来一眼能看的到头,但没有什么职业会是十全十美的,他希望自己可以在当前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

图 2监狱警察执勤前(图源网络)

谈及疫情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时,王诚文感触颇多。他毕业求职的时候正是疫情爆发的第一年,许多企业的招聘还没有完全适应当时的环境,毕业生们也在这样的不确定性中摸索前进。线下的招聘会直接便捷,一下子就能接触到许多企业,面对面问问题也能对企业有更详细的了解,在面试中还能直观地感受到公司的氛围,但当这些搬到线上之后,学生们就得自己四处搜集招聘信息,参加线上面试,透过屏幕接受面试官的“审问”,还要受到网络不良等等的突发状况影响,这让王诚文在求职时放弃了很多渠道和选择。疫情爆发以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大大增多,虽然当年王诚文所报考的专业和地区公务员招收名额多,但竞争压力之大仍不可小觑。

如果当初没有考中公务员,王诚文可能会去外面的大城市闯一闯,现在他在离家一百公里的邻市,在相对固定的工作模式中,继续走着人生中余下来的路。

02

苏荣(化名)也是公务员,不同的是,他在做出这个职业选择之前,已经做过很多工作,接触过很多专业。

2019年,山西晋中的苏荣参加了公务员考试。2017年大专毕业的他,学的是医学影像,考公时报考了对口的医院放射专业,来到了一个公家单位的医院,做放射科大夫。目前,苏荣在读成人本科,今年年中就要毕业了。

刚毕业时候的苏荣尝试过很多工作,医疗保健行业、私人医院、公家医院都待过。

苏荣曾经通过朋友的介绍来到晋中太谷的一家小型私立医院工作,待遇很差。口头上承诺的薪资和奖金,其实根本发不到,因为是私人企业,规模又小,管理不佳,还经常会找各种理由扣钱。最奇葩的一次是,苏荣住在医院提供的宿舍里,那天有垃圾袋掉到了地上,当时他没注意到,碰巧有人突击检查卫生,被扣了分。这本是与工作无关的个人问题,却因此被克扣了工资。苏荣受不了接二连三遇到这种事,就跳出了这个企业。

后来,苏荣陆陆续续地又找了几个医疗行业的工作,都不太满意。

毕业一年后,经家里人介绍,苏荣来到公安局做警察。

不属于正式编制,理论上一周七天,全天24小时,是没有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的。有时候几人排班,哪一天没有要紧事,才允许离开单位,但也不能走的太远,还是要做到随叫随到。“每天基本是在单位睡觉,人家单位给你提供的指定宿舍你不能离开。当时我接的是出警的活儿,我们是负责市政府的,就是市政府有任何事情你必须随叫随到,不管白天晚上。”这样的生活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苏荣感到了厌倦,他觉得不能让它成为常态,后来,他决定考公。

一边工作,一边复习,为了考公,苏荣备考了一年。他喜欢深夜的时候在单位的会议室里读书,工作都安顿好了,同事们也都休息了,正是适合复习的好时间,有一天夜里11点钟,楼道里的铃紧急响了,正在复习的苏荣和已经进入梦乡的其他同事们火速集合,被拉到了市政府。那里乱糟糟的,人很多,乌殃乌殃的,有人闹事。那天回到单位后,已经凌晨2点多了,苏荣放在会议室里复习的书还没有合上,他不知道还怎么继续下去,他突然觉得当前的生活状态也挺好的,有相对稳定的工作,薪资待遇也不算很低,离家近,工作环境也还可以,但是在神经时刻紧绷的工作状态下准备公务员考试,总是难专心下来,无数的突发情况总是打断复习计划,打扰心神。他不想考了。

他又不甘心。父母把自己供出来,读了二十多年的书,他不甘心一辈子就在这样的状态中工作,不稳定,没有自己的生活,不能经常陪伴日渐年长的父母。这样的想法中,苏荣愈发坚定了继续学下去的信心,每天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不论什么总架不住滴水石穿、铁杵磨针嘛”,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度过一年艰难的备考时光,准备充分后,沉着地进入了考场,他相信自己付出过,就不会后悔了。

他考上了,靠自己。苏荣周围的同学们,出于专业的原因,很少有人会选择和他一样的路。在医学行业,大家大多不会选择考公务员,进入这个系统后,薪资待遇提升的远远比外面慢得多、少得多。他对自己现在的职业还挺满意的,因为他所在的系统在整个公务员行业里算是能排在前面的单位,待遇与之前相比更好,在时间上轮值轮休也相对自由一些,而相比起体制外的其他医学工作,做公务员要稳定得多。

图 3放射科医生(图源网络)

虽然在疫情爆发前就早已有了稳定的就业去向,但在谈论到疫情形势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时,苏荣非常果断地说,影响很大。经济不景气、物价上涨,每个岗位招的人少了,但每年的毕业生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今年比去年,光是本科的毕业生就多了一百多万,僧多粥少,加上疫情带来的其他不稳定性因素影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现在的苏荣在医院对口的专业做着大夫,每月拿着固定的薪资,有了自己的时间陪父母,接受采访的前一天,他还在熬夜写他成人本科的毕业论文,准备答辩。专科毕业之后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的他,终于有了稳定的工作,也即将拿到自己的学士学位证书,更上一层楼。

03

和专科毕业的苏荣不同,张梦(化名)是一个女博士。

张梦在山西财经大学读的本科,学了能源经济专业。后来她去到香港城市大学攻读硕博学位,方向是能源、环境与经济。

香港的学校对学生的就业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指导,张梦主要是在各大官网上获取想要从事行业的信息,或者经过导师推荐参与就业。她将自己的就业方向划分为三类,高校是一类,另一类是与专业比较对口的部委,比如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再就是企业。

张梦的爸妈都是大学老师,从小在这种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她对这个职业本身比较了解,加上她很喜欢和学生这个阳光、积极、向上的人群打交道,本科开始她就一直希望能在大学当老师。目前,博士毕业直接进入北京高校任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她想在博士后阶段积累工作经历,出一些科研成果,再去求职,因此,现在的她,正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

张梦求职的经历是波折而坎坷的。

2021年刚毕业时,张梦把档案投进了北理工,但被告知她目前的学术成果尚未达到他们学校的最低要求。后来,她又投了一些下面一档的211学校,比如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还有华北电力大学。这三个学校她都面试到了最后一轮,但不知具体原因全部都搁浅了。“我觉得可能是学术成果,还有一方面是导师的因素吧。我在香港那边读的硕博,导师和内地的接触不是太多。我感觉这是会有一些影响的,就是导师推荐一下呀,或者是和学校有一些联系,可能会有一点作用。”

中国地质大学是张梦面试的第一个学校,她也是那一轮里第一个面试的人。面试结束后,老师问她能不能现场给一个答复,是同意接受还是怎么样。“当时我是第一次面试,也没有任何经验,就跟他说我考虑考虑。后来等所有人都面试完,我再联系这个老师的时候,我就感觉好像有一点儿不太对劲了。他就说,你等明天会告诉你结果的。我不清楚这是否产生了影响,但是确实稍有一点点遗憾。我当时没有特别明确的答复,说我很乐意去他们学校什么的。当时应该不管有没有其他选择,不管中意不中意,都要比较积极地给人家回应一下。”

华北电力大学是张梦在去年7月份面试的,当时因为学校要放假了,所以得和下一批面试者合并在一起筛选。等到下一批面试的时候,正好张梦学校又有一个同学也去面试了,因为对方的成果比她多,所以最后也没有选择张梦。

寻找高校的工作百般受阻,张梦决定做一个博士后。“其实做博后应该是香港或者国外的会好一些,但是因为现在疫情的环境还不是很方便,后来就说要不就在内地做博后吧。如果想继续在学校的话,一般做博后应该是要比自己当时毕业的学校高一点会好一些,然后咱们内地的话可能也就那么几所学校是相对能高一些的。后来就说这个北大和清华不是也离我家里比较近嘛,在北京。正好我的导师也认识这边的一个导师,就推荐我来这头做博后。”在这个契机下,张梦来到了清华大学做博士后。

现在的博士后工作的平台对张梦来说比当时找的那些工作平台要好很多,但有一个缺点,博士后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工作。“我可能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或者明年上半年,最晚上半年应该还需要再找下一个工作。”

图 4清华大学(图源网络)

谈到2020年以来疫情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的影响,张梦感触很深。

“对我们学术圈这个科研行业来说,以我认识的一个师姐的经历为例吧,2019年以前,当时她投暨南大学的时候,两篇文章就行,然后等到去年的时候就成了四篇文章,工资比2019年还要低。这是一个特别直观的对比,很明显的差异。

“因为疫情,可能国外的那些学者们也都会涌回国内,他们觉得国内的环境相对国外要好一些。一层一层压下来,就导致找工作的条件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差异比较严峻。国家整体的经费预算拨给高校的不太多了,编制、薪资待遇、科研奖励的分配也相对少了。”

今年年底,张梦将再次踏上求职的路,这时候的她,有了过往坎坷求职时总结的经验,有了博士后这段短暂工作经历带来的新成果,相信这一次,会是一段坦途了。

结语

每一年的六月,毕业季如约而至。莘莘学子收拾好行囊,与校园时代告别,迈出正式进入社会的第一步。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冲击了我们生活的正常秩序。渐渐习以为常的核酸检测、守护健康码的提心吊胆、突如其来的闭店歇业、不小心就被隔离……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不景气的经济环境又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利润的下跌促使企业调整经营战略,在成本里下刀子。大批量的裁员使本不充裕的就业岗位雪上加霜。据统计,2022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一千万,规模再创新高。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来越难找的工作。“毕业即失业”成为众多人的心头之痛。

就业难是跨过的第一道门槛,然而等待着他们的还有“不稳定”的难关。手里的饭碗随时都有丢失的风险。疫情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更是使之日益严峻。近年来,考公考编的队伍不断扩大,一大批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行列。一份稳定的职业,不错的福利待遇,固定的上下班时间,能回家多陪陪亲人,这些吸引着大家选择这份工作。

无论是公务员的铁饭碗、逐梦互联网大厂,还是其他的就业选择,在每一位毕业生的心中都有一座天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选择哪一条职业道路,我们都可以成为出彩的自己。人生际遇各有不同,相同的是当我们认定未来的赛道后,奋力向前、用心耕耘,我们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