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推荐:多次见证历史时刻的哈佛大学“课程目录”

2023-03-03 11:18:07 来源:教育联播网

《哈佛杂志》(Harvard Magzine)2023年1—2月刊撰文推荐了《哈佛的158个瞬间》,本书是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Harvard A to Z一书的简体中文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在文章中,《哈佛杂志》说,“A to Z”被放在了中文版封面的醒目处,封底也凸显出,本书是带领读者“探索哈佛,看见藏在无数光环下真实的哈佛”。没有直译于英文原版书名,中文版取名《哈佛的158个瞬间》,照应了书中涉及的158个词条。在中文中,“瞬间”一词意味着“最精彩的部分”,这也验证着本书所关注的都是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值得留意的内容。


(相关资料图)

《哈佛杂志》在文章中将《哈佛的158个瞬间》的出版与哈佛大学“课程目录”的经历一并阐述。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说,两者具有相似性,都是包罗万象,同样历史感满满。其中,“课程目录”更是多次见证哈佛大学的重要历史时刻。

回溯历史,在哈佛建校后的两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哈佛学院的学生都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学习。哈佛学院讲授的课程仅限于古代语言(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叙利亚语,以及与希伯来语和腓尼基语关系密切的阿拉米语)、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修辞学和神学。当时,哈佛大学的教学方法强调反复演练与博闻强记。直到美国内战(1861—1865)之后,哈佛大学才开设了更多的选修课程。

1869年,哈佛大学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校长查尔斯·W.埃利奥特(Charles W. Eliot,1869—1909年在任)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并打破了传统的课程安排。埃利奥特校长认为,人在智力、能力等方面是有差异的,大学应该满足这些差异,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得到展示,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学生。他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学习什么专业和课程。在埃利奥特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哈佛大学在1870—1871学年的课程目录中,停止使用硬性规定的必修课程,将每门课程单独列出,简要介绍课程的内容、要求,并根据修学课程的难易程度与投入时间换算成相应的“学分”,以取得所规定的最低学分为毕业的标准,不设置学习年限。

1872年,伴随着课程目录的发布,建立在选修制基础上的“学分制”在哈佛大学被制度化。之后,哈佛大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改革和修正,使得学分制发展越来越完善,这也为后来建立的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奠定了基础。此后,“学分制”在美国乃至全球所有高等院校得到普遍推广。

1917年,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随后在北京大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课程改革。1918年,北京大学在教学上实行学分制、选课制,学生可以有一定的课程选择自由。这也标志着中国正式引入并推行学分制。随后,1919年,张伯苓在天津南开大学实行绩点学分制和选课制。1949年前,中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实行学分制。

哈佛大学发布课程目录及“学分制”的制度化,标志着哈佛大学从传统学院向现代研究型大学的转变。此后,哈佛大学课程目录的每次变革,都反映出哈佛大学具有历史意义的创新。

二战后不久,哈佛大学的课程目录见证了新的“历史时刻”。1943年,在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B.科南特(James B. Conant)的支持下,文理研究生院院长携一些资深教职员组成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通识教育问题。

1945年,该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的报告。这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报告提出了一项新的课程计划——“通识教育计划”,它将课程分为三个领域,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所有的本科生都必须在每个领域中修读一定数量的课程。设置“通识教育计划”的初衷是,希望学生能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善于独立思考,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甄别各种价值的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元的社会。在随后的五年里,哈佛大学的课程目录中增加了大约50门新的通识教育课程。

到了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的课程目录再次见证了“历史时刻”。1971年,哈佛法学院院长德里克·博克(Derek Bok)就任哈佛大学校长,他认为通识教育已失去原有意义。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学生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思考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学应该培养没有条条框框,具有批判精神,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社会的人。他决定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来实现这个目标。1973年,哈佛大学再次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经过调查发现,除了专业课和选修课外,本科教育还应该建立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清晰和重要的思想方法,以便他们能应对即将进入且快速变化的职场、学习和服务领域。

1977年,哈佛大学正式提出“核心课程计划”,以取代1945年的“通识教育计划”。次年,哈佛大学正式推行“核心课程”,发布了新的课程目录,并在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

哈佛大学的第一门核心课程见于1979—1980学年的课程目录。一开始,哈佛大学开设了约80门核心课程,其中,2/3的核心课程是新设的。25年后,核心课程的数量翻了一番。时至今日,核心课程依然是哈佛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全球各国的众多大学效法。

2007年,哈佛大学公布了《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以新的“通识教育计划”取代实行了近30年的“核心课程计划”,并提出了新的目标:为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做好准备、让学生为批判性地和建设性地回应变革做好准备等等。2009年秋季,哈佛大学正式发布并实施了新的课程目录。

2016年,哈佛大学发布了《通识教育审查委员会最终报告》(General Education Review Committee Final Report),进一步调整原有的八大类课程体系,确定实行新的“4+3+1课程”(即四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三门分布必修课程,以及一门实证和数学推理课程)。在2019年秋季学期,哈佛大学正式全面推行了该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并更新了课程目录。

2022年10月11日,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召开了本学年的第一次会议。哈佛学院的院长拉凯什·库拉纳(Rakesh Khurana)展示了一套印刷装订好的深蓝色课程目录。据库拉纳所说,一直以来,这些出版物不仅对于研究人员颇具价值,也有助于长期休假归来的学生跟进其攻读学位的进展,还能帮助教职人员为退休或去世的同事撰写回忆录。

哈佛大学新版的课程目录,居然有将近1600页。这反映出课程的数量之多,也说明许多课程的描述部分太过冗长。这或许是因为,教授们可以在不受字数限制的情况下,尽情地聊聊所讲的课程。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